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新方法分解“永久化学品”论文发顶级期刊 天津

来源:大学化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23 17: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武少民 刘晓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8月19日,天津大学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预立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全氟羧酸的低温矿化》在线刊发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 这

武少民 刘晓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8月19日,天津大学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预立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全氟羧酸的低温矿化》在线刊发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比目前使用方法更加温和也更为简单且廉价的无害化处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方法,而这种物质因为应用广泛使用且极为顽固,被称为“永久性化学品”。李预立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他所做的计算工作为合作的实验团队对结果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工作,同时他还基于自己的认识提出了新的假设,这种猜测最终被证明是对的。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种离人们生活很近的化学物。比如在常见的消防泡沫液、防水布料和不粘炊具等产品中都有这种物质的存在。这种化学物极为稳定,可在土壤和水中长期存在,正常的环境无法将其分解。公开报道显示,这种化学物一旦进入人体,可能还会与甲状腺疾病、高胆固醇和癌症等疾病关联。
一直以来,人类处理这种化学物的方法都是剧烈且粗暴的,如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高压焚烧,或者用电化学法降解,但要求的条件苛刻、成本高昂,且处理过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该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可在120摄氏度的温和条件下对这种物质实现矿化(通俗来讲,即从有机物变成沉积的无机物,消除其污染性),并且使用的试剂是常见且廉价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水和氢氧化钠。而且处理之后的产物包含一些无机的氟离子和一些有机的小分子,都是无害的。
李预立介绍说,尽管目前课题组只对10种PFAS的分解进行了验证,但可预见的是其他多种PFAS都有可能通过转化成该文章中所提及的中间体并用同样的方法对其进行矿化。
本科即发表顶级期刊,李预立说他很幸运。事实上,这份“幸运”得来并不容易。从中学起就对化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李预立,在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求学的第一年即加入了党延峰老师的课题组,做一些基础的科研工作。科研过程中,他对学界里的一些顶级科学家所做的工作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大二的暑假,本科阶段同样在党延峰老师课题组的另一名学长李勃向李预立介绍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肯德尔·霍克教授,李勃曾在其课题组做过一年的研究工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预立向肯德尔·霍克教授发去电子邮件,介绍了自己之前的工作和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得到了肯德尔·霍克教授的积极回应。刚开始,李预立在肯德尔·霍克教授的指导下先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随后得到肯德尔·霍克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薛小松研究员的共同指导和西北大学的威廉·迪奇特尔课题组开展合作,用计算的方法来进行反应机制研究的工作。
这项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工作,即是“全氟羧酸的低温矿化”。针对人们通常假设的这类PFAS被分解时只能一次分解一个碳,李预立通过计算验证了这种猜测的错误,并提出自己新的猜测:这种PFAS是可以一次分解两个或三个碳的,并提出全氟烯烃很可能是反应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体,随后被实验组验证。同时,李预立还通过自己提出的机制推测最后的产物中应该有乙醇酸。实验证明,李预立的猜测都是正确的,实验组最终也捕捉到了这个产物。李预立通过计算的方法为实验指明了方向。
“很喜欢化学”的李预立非常享受化学带给他的乐趣,除此之外,本科阶段他还有其它化学论文得以发表。本科毕业后,李预立也选择了继续在化学领域深造。

文章来源:《大学化学》 网址: http://www.dxhxzz.cn/zonghexinwen/2022/0823/746.html



上一篇:中科院院士!985高校,迎来“75后”副校长
下一篇:天津大学本科生研发“永久化学品”无害化处理

大学化学投稿 | 大学化学编辑部| 大学化学版面费 | 大学化学论文发表 | 大学化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大学化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