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南开大学团队研获新型人工血管,破解小口径人

来源:大学化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0 00:3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氧化氮作为心血管系统的一个重要信号分子,起到抗凝血和抑制内膜增生的重要作用,是降低人工血管再狭窄的一个关键因素。”赵强介绍,实验发现在小鼠和兔子模型中,新型复

“一氧化氮作为心血管系统的一个重要信号分子,起到抗凝血和抑制内膜增生的重要作用,是降低人工血管再狭窄的一个关键因素。”赵强介绍,实验发现在小鼠和兔子模型中,新型复合人工血管局部释放的一氧化氮有效改善了血管组织再生,促进内皮形成,并抑制内膜增生和血管钙化等病理性血管重构,显著提高了血管长期通畅性。

缓释一氧化氮的生物复合型人工血管的制备评价和体内再生机制

近年来,动物(猪)来源的天然血管由于其来源广泛,并具有与人血管类似的尺寸,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可经过去细胞化处理消除免疫原性,并保留良好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结构。基于此,研究团队将天然细胞外基质与静电纺丝人工血管结合,设计了一种具有缓释一氧化氮功能的生物复合型人工血管。

这种新型人工血管具有双层结构,内层为去细胞化处理的猪大隐静脉,其可提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再生活性;外层则采用课题组前期研发的硝酸酯功能材料,起到力学支撑作用,复合血管的力学强度可达到或接近天然动脉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硝酸酯材料可以在体内环境中通过多步反应转化生成一氧化氮。

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超过1100万,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超过4500万,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接受血管置换(搭桥)治疗,对于小口径人工血管的需求巨大。此外,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已超过69万,人工血管还可以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血管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手术使用的桥血管多取自患者自身,包括桡动脉、内乳动脉和大隐静脉等。自体血管由于长期通畅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金标准”。但是,血管来源有限且会带来二次创伤,亟需发展用于替代的人工血管。

尽管由合成材料制备的人工血管在大血管(主动脉)置换术中已成功应用,但直径小于6毫米的人工血管,由于其再狭窄发生率高,目前仍没有产品成功用于临床。小口径人工血管一直是心血管植介入器械领域最具挑战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制约我国创新医疗器械发展的关键难题之一。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赵强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徐清波课题组合作,研获了一种具有仿生天然血管功能的新型生物复合人工血管,可在体内缓慢释放一氧化氮,促进血管组织再生并抑制血管钙化,显著提高血管长期畅通率,有效破解了小口径人工血管再狭窄难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通讯员 吴军辉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遗传谱系示踪等技术系统考察并阐明了一氧化氮在调控血管干/祖细胞命运、改善血管组织再生方面的关键作用和调控机制。不仅为新一代小口径人工血管设计制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而且丰富并发展了组织诱导心血管生物材料的相关理论。

文章来源:《大学化学》 网址: http://www.dxhxzz.cn/zonghexinwen/2022/0920/750.html



上一篇:南开大学朱守非教授获“科学探索奖”
下一篇:豫论场丨大学之大,在于那些有趣的灵魂

大学化学投稿 | 大学化学编辑部| 大学化学版面费 | 大学化学论文发表 | 大学化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大学化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